:::
:::

News

最新消息

Mar
25
新聞
新聞

【最新】2020 年 COMPUTEX TAIPEI 將延期至 9 月底舉行

圖片來源:COMPUTEX TAIPEI   2020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是否如期舉行,24 日傍晚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與台北市電腦公會正式發表聲明表示,原訂於 6 月 2 日至 6 日舉辦的本屆 COMPUTEX,將延期至 9 月辦理。   聲明中指出,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目前已累積超過 30 萬人確診、分布於全球 167 國,已嚴重衝擊經濟、貿易、交通運輸與會展觀光等各行各業。COMPUTEX 主辦單位外貿協會葉明水秘書長及台北市電腦公會杜全昌總幹事共同宣布,基於維護參展廠商及參觀者的健康與安全,顧及參展效益與維繫 COMPUTEX 品牌形象,原訂 2020 年 6 月 2 日至 6 日舉辦的 COMPUTEX,將延期至 9 月辦理。   聲明中強調,為了持續服務全球有需求的參展廠商及買主,並顧及所有與會者之健康安全, 2020 年的 COMPUTEX 將延期至 9 月 28 日至 30 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 2 館舉行,並將呈現 5G 與通訊、智慧解決方案、電競及創新與新創(InnoVEX)等重點主題。而依據麥肯錫最新疫情報告,中國與東亞的疫情在第 2 季初期會受到控制,歐美地區疫情也會在 6 月趨緩,外貿協會將透過全球 63 個駐外單位加強洽邀全球買主來台參觀 9 月的 COMPUTEX。   而針對持續力挺 COMPUTEX 的國內參展廠商,主辦單位將於 2020 年6月原檔期期間,在台灣經貿網辦理 COMPUTEX 線上展覽,廣邀全球買主參加視訊採購洽談會,及邀請國內外指標廠商進行線上新產品發表會,同期將邀請國內外資通訊指標性業者,以 Webinar 型式分享 5G 與 AIoT 等智慧科技應用與最新趨勢。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0 年 03 月 24 日 資料來源: TechNews科技新報
Feb
15
新聞
新聞

新創行銷企劃、活動提案該怎麼寫?這5種高手常用企劃格式值得你參考

■ 本文出自《經理人月刊》2015 年 3 月號,封面故事:搞定問題、提案一次通過!超強企畫力 根據目的與需求的不同,企畫案的形式千變萬化,以下整理出 5 種常見企畫案的基本格式,提供讀者撰寫企畫案時參考。 要特別提醒的是,套用格式時,必須根據企畫實際的方向適度調整,而非一個蘿蔔一個坑地照表填進資料,才能創造出最切合需求的企畫案。 1. 活動企畫案 Photograph:經理人月刊 124 期雜誌 「時間」是相當重要的關鍵 ,除了舉辦時間、企畫案時程,還必須留意活動流程的時間掌控,以避免發生突發狀況或增加費用。一份好的活動企劃案,內容要有這些: 封面 目次 活動說明(1):包含活動宗旨、目的、相關單位 活動說明(2):包含活動內容與辦法、對象、人數、日期與時間、地點與交通工具 宣傳方式 問題評量與解決方案:為預防活動期間發生緊急狀況,可在企畫時預先評估可能遭遇的問題(火災、電力故障、設備倒塌等),進行分析研判,並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活動流程 人力分配表 時程進度規畫 設備道具清單 預算評估與分配 預期效益 備案:先確定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任意更動的「固定因素」(活動性質、目標觀眾等),接著找出需要隨著客觀條件變化而調整的「變動因素」(場地、時間、流程等),針對後者提出替代方案 附件 2. 行銷企畫案 Photograph:經理人月刊 124 期雜誌 成功的行銷企畫案都必須具備三大特質: 與市場脈動緊密結合、客觀豐富的數據資訊以及可行的創新方案 ,並在「現況分析」及「行銷活動執行方案」中呈現出來。內容要包含: 封面 序 目次 現況分析:包含市場現況、競爭情況、產品情況、通路情況、消費者分析等內容,是擬定行銷策略最關鍵的研判依據。 企畫者必須清楚了解自己的資源和優勢為何、市場的需求和限制為何,才能制定出正確的策略,在激烈競爭中勝出 行銷策略:包含廣告表現策略、媒體運用策略、促銷活動策略及公關活動策略等四大項 行銷活動執行方案 行銷計畫時程表 人力分配表 時程進度規畫 預期效益:可做為檢討整個行銷企畫案成敗的依據,也可做為評估績效的標準或獎懲依據 3. 產品企畫案 Photograph:經理人月刊 124 期雜誌   考量外部因素 ,例如消費者的接受度、估計潛在市場、競爭者動態的同時, 也要兼顧內部因素 像是技術能力、可動用資源等,兩相對照找出產品的最佳定位與型態。 一分專業的產品企劃案,要包含這些內容: 封面 序 目次 背景說明:分析環境市場、競爭對手、消費者等外部因素對產品的影響 產品概念:確立目標市場、決定產品定位 產品內容:包含產品的外觀、性能、質量、材質與價格等 宣傳策略 銷售策略:包含通路、運送、服務(售中、售後、訴怨處理等訓練)、銷售區域 人力分配表 產品開發時間表 經費預算 預期效益 附件 4. 教育訓練企畫案 Photograph:經理人月刊 124 期雜誌    教育訓練企畫案的目的在於提升人力素質、凝聚員工向心力。規畫教育訓練時,必須 針對不同的職級,量身設計不同的培育目的與課程規畫,以滿足各種員工的需求。 封面 目次 教育訓練的宗旨與目的 相關單位:清楚點明主辦單位及各級配合單位,有助教育訓練順利推動 培訓內容與方式 培訓對象與人數 培訓日期與時間:一定要列出培訓的日期及時間長度,以便受訓員工可以預先向單位主管提出申請,以及安排職務代理人,避免延宕公務 培訓地點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包含隨堂測驗、心得報告、發表會、競賽或成果展等 人力分配表 經費預算 效益分析:可透過「效益評量表」客觀評鑑教育訓練的成效與缺失,做為下次的參考 附件 5. 廣告企畫案 Photograph:經理人月刊 124 期雜誌 媒體企畫與媒體購買是廣告企畫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企畫者必須確實評估廣告曝光載具(報章雜誌、電視、網路等),找到最精準的傳達管道,才能獲取最佳廣告效果。 封面 序 目次 現況分析:包含市場分析、消費者分析、產品分析、案主分析等 廣告策略:包含廣告目標、主張、訴求對象等 廣告創意表現:創意表現必須切合廣告目標,包含廣告所要傳達的產品特性、表現方式等 腳本說明 媒體企畫與媒體購買:選擇哪些媒體?占比多寡?曝光時間表為何? 預算評估與分配 預期效益 附件 專業企畫案 10 大基本共同要素 封面 序 目次 現況分析 執行方式 人力規畫 時間規畫 預算規畫 預期效益 附件 By 吳硯文、文及元 Date:07 / 16 / 2018 資料來源: Meet創業小聚官網
Feb
15
新聞
新聞

《科技與創新》工研院組「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領軍臺灣攻商機

工研院號召上下游雷射廠商,共同成立「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圖片由工研院提供) 全球雷射產業商機高達千億元,工研院將南臺灣打造為先進雷射技術及衍生應用產業群聚的「雷射光谷」,2019年並號召上下游廠商,共同成立「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帶領臺灣攻雷射商機。 雷射看似是門高深、離民生很遙遠的技術,但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已隨處可見,舉凡醫療手術、電子產品、金屬製品、手機乃至汽車、飛機的製造等,都會應用到雷射。雷射源是雷射加工設備當中最關鍵的零組件,不僅成本占比逾三分之一,更是加工成敗的重要因素。 隨著全球雷射產業持續成長,以及業者對加工及製造的要求愈來愈高,雷射源國產化將有助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此,工研院籌組國家隊實現雷射源國產化,朝催生國產雷射源及雷射設備旗艦公司邁進。 雷射源國家隊 搶攻百億商機 為了搶攻高達百億元以上的市場商機,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之下,工研院號召國內13間相關廠商,共同成立「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聯盟成員包含搏盟科技、杰、光合訊科技、米雷迪恩、卓越成功、虹竣科技、騰錂鐳射、博隆精密、華信光電、龍彩科技、友嘉科技及中科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等,皆為國內自主雷射關鍵組件及雷射源的重點廠商。  對於聯盟的組成,經濟部技術處處長羅達生滿懷信心地表示,只要攜手同心,透過垂直與水平的整合,要達到百分之百的雷射源國產化,將不再是遙遠的夢。  「在產官學研的投入之下,國產雷射源已經能從源頭自主。」羅達生分析,目前臺灣雷射源國產化的比例達到7成,他坦言,最後一哩路充滿挑戰,必須有效應用現行的產業優勢,「臺灣的優勢在於供應面,無論機械、電子等產業都非常完整,又有官學研機構的奧援,加上在應用面上,在精微細準的製程要求之下,對雷射源需求相對龐大,透過聯盟的整合,將供應與需求聚焦結合,就能推進雷射源發展自主化。」 工研院打造南臺灣成為先進雷射技術及產業群聚的「雷射光谷」。圖為工研院開發的超快雷射「誘發玻璃成孔」技術,可應用於下世代的3C高頻通訊、訊號傳輸及顯示裝置。 (圖片由工研院提供) 上中下游串連 助廠商突圍 工研院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執行長曹芳海對「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的未來深具信心,他認為,在團隊的結合與分享之下,再透過工研院的配合發展,未來將看見光明,工研院未來也將從雷射技術的差異化及智能化下手,提供設備廠商獨特的功能,期待未來催生國產雷射源及雷射設備旗艦公司。 工研院研發自主的雷射源,有獨特且具加工需求量的短脈衝、高功率及智能穩定的雷射源關鍵組件和系統,成功開發4,000瓦雷射源模組,導入國產騰錂的雷射泵浦與卓越成功的光纖元件,自製率達8成。此外,鎖定各種材質打標的龐大需求,工研院開發出獨有超短脈衝光纖雷射,峰值功率可達6萬瓦等級,可調製脈衝寬度及重複率,能一機多用於鋁打黑(在陽極鋁板上用雷射打上黑標)、金屬彩雕、深雕、非金屬及電路板雕刻,已導入產線智慧生產履歷應用,以利基功能協助廠商突圍。 聯盟成員之一的搏盟科技是工研院衍生的新創公司,其新產品3奈秒光纖雷射源近年來已經順利打入多國雷射設備業市場,董事長黃奇咸認為,聯盟將上、中、下游串結在一起,無論是縱向或是橫向交流都將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而杰公司成功開發出工業界單一模組亮度最高之3,000瓦光纖雷射源,杰專案處長廖愷修則期待,透過聯盟以打通國內相關廠商的聯繫,促成溝通平台,以共同分享來壯大能量。 「國產自主雷射源產業大聯盟」的成立,希望透過聯盟平台串接國內雷射設備及服務,拓展國內雷射產業應用,搶攻高達百億元以上的市場商機,讓國內廠商對邁向「光製造大未來」的榮景充滿信心。 (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4,000瓦高功率DDL雷射源模組技術。(圖片由工研院提供) 2020-02-10 08:00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
Feb
15
新聞
新聞

《科技與創新》高雄榮總全國首創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 打造醫病新合作

「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將以口腔癌患者作為首例示範標的,利用金屬3D列印技術為病患量身打造顏面彌補物。(圖片由工研院提供) 高雄榮總是南部首屈一指的醫學中心,近年發展精準醫療,找來投入研發多年的工研院,開辦全國首創的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打造創新醫病合作模式,守護南臺灣健康。 走進高雄榮總,有一處與繁忙熙攘診間很不相同的空間,外觀典雅時尚,溫馨舒適的感覺更像咖啡廳,這是高雄榮總2019年10月底才開幕的「3D列印技術探索中心暨臨床體驗診線場域」,能緩和病患緊張不安的心情,與醫師、廠商等專業人員討論客製3D列印醫材的需求。 「醫師最怕開一種『3D手術』——困難(Difficult)、危險(Dangerous)、耗時(Demanding)。」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創新長楊宗龍娓娓道來高雄榮總興起打造「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背後的原因。 楊宗龍指出,對於許多外科醫師來說,一台「3D手術」常常耗費十數個小時,不僅消耗醫師體力,病患也需承受極大的風險,「我們認為,3D列印技術將是降低『3D手術』風險很好的解決方案。」 病患不再將就 量身打造醫材 3D列印技術發展是精準醫療的一大利器,對醫生與病患都有正面效果。對醫生來說,可以輸出真實3D臟器模型,供醫師研究參考,更可以為病患量身打造所需的醫療器材、輔具,及客製手術導引板,協助醫師精確下刀,降低手術風險。對病患而言,在醫師講解病情時,同時又可實際觀看並觸摸3D列印模型,了解手術的始末,降低術前不安,並減少醫療糾紛的產生。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病患目前所使用的醫療器材,絕大部分是『將就』使用,」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副主任陳維聆表示,醫療器材為統一規格生產,因此病患只能就現有規格「將就」使用,3D列印醫材根據病患需求量身打造,在舒適性及治療性上會優於統一規格的醫材。 為了解決這些臨床上面臨的實際問題,高雄榮總開始發展3D列印技術。然而醫材用的金屬3D列印,牽涉到先進的製造技術,為此,高雄榮總找來在金屬3D列印投入多年的工研院共同合作。 「這是臺灣第一次運用金屬3D列印技術進行二類新醫材開發計畫,因此在技術上有賴工研院尖端儀器及技術的大力支援,」楊宗龍表示,金屬3D列印機器一台要價不斐,非一般醫療院所及廠商負擔得起,而工研院在南科高雄園區設置的「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FoiAM)具備列印生醫專機專用等級3D列印設備,且已通過國內醫材設計與製造的ISO13485認證,成為高雄榮總發展3D列印強力的技術後盾。 有了工研院的技術支持,高雄榮總再找來醫材廠全球安聯攜手合作,三方進行臺灣首例「口腔癌專用的3D列印彌補物重建人體試驗計畫」,作為體驗診線的示範標的。根據統計,口腔癌是臺灣男性癌症發生率上升最快的癌症,患者須切除口腔的病灶以達到治療效果,導致顏面出現破損,過去只能以病患自體骨頭作為修補顏面的彌補物,如今可以運用金屬3D列印技術,根據病患顏面精準打造相符彌補物。 三強攜手 打造醫材新模式 人體試驗計畫預計在通過衛福部的核可後即可開展,未來當口腔癌患者在高雄榮總進行診斷評估並得到醫材規格後,研創中心將根據醫師及患者需求客製3D成像,交由工研院專業金屬製造列印,半成品再交給全球安聯公司進行後處理及品管包裝,即可完成GMP醫材製造認證,最後回到醫師手上植入病患體內,完成體驗診線一條龍病患醫療服務整合方案。 這讓「3D列印醫材體驗診線」背後的意義,不僅僅只具備術前規劃諮詢、醫材3D列印技術探討、醫師研究學習等功能,更重要的是肩負臺灣第一條為病患媒合臺灣優質廠商,製作出客製化3D列印醫材的實踐場域! 「體驗診線為臺灣優質醫材廠商搭建可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廠商可以更加了解實際臨床需求,量身打造真正適合病患的產品,縮短研發創新的時間,不僅對於臺灣產業升級轉型有幫助,也能真正幫助到病患,達到醫院、病患、產業三贏的成果,更能為臺灣醫材產業打造嶄新的商業模式!」楊宗龍期待著。 (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3D列印醫材智慧製造示範場域。(圖片由工研院提供) 2020-02-11 08:00 資料來源: 自由時報